2024年12月23 星期周一
· 王晨在河北调研时强调 扎实做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    · 王晨强调 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 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 王晨在白俄罗斯法律家联盟第十届大会开幕式上视频致辞    · 市法学会召开研究会会长工作会议    · 市法学会召开区、县(市)法学会工作会议    · “剧”说民法典杀青 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共中国法学会党组关于十九届中央第四
  中国法学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进一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
  关于做好《民主与法制周刊》、《民主与
  中国法治国际论坛(2020)征文通知
  关于2020年中国法学会后期资助项目
  关于2019年度省法学会立项课题结项
  关于举办第十届辽宁法治论坛的通知
  新闻动态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减税降费工作报告委员们提出加快立法落实税收法定依法治税

发布时间:2020/1/13 9:22:39      点击次数:386





2019年12月28日08:55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加快立法落实税收法定依法治税

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对国务院减税降费工作报告进行了分组审议。委员们一致认为,报告全面反映了2019年减税降费工作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同时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初步考虑,是一个比较务实的报告。与会人员建议加快税收立法,早日实现税收法定,依法治税。

加快立法完善现代税收制度

部分委员建议加快税收立法进程,抓紧起草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关税法、印花税法等单行税种法律,早日落实税收法定,实现依法治税。

欧阳昌琼委员说,大规模减税降费是不可持续的。根本出路还是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改革完善我国税收结构,健全税收征管体制和法治保障。

韩梅委员说,目前,增值税等税种均以暂行条例及补充文件作为政策执行的依据,且部分条款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查处乱收费案件时,只能要求责令整改,无法进行行政处罚。建议加快财税立法工作,落实税收法定原则。

朱明春委员主张税制改革和法治建设相结合,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税收制度,“简税制、低税率、宽税基、少优惠、严征管”,让税收通过改革真正走上法治化的道路。

乌日图委员建议有关部门认真调研,梳理现行各项减负政策,合理的可以考虑从行政规章上升为法律,确需实行的政策措施,既要考虑到短期救急,更要符合长期制度建设。

开源节流并举确保收支平衡

不少委员提出要开源节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吕薇委员建议2020年财政预算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保持继续减税降费势头,财政预算就要在优化支出结构上下功夫,切实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罗毅委员主张开源和节流并举。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各类基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支持新兴企业,巩固存量财源,依托招商选优项目,加快培育壮大增量财源。另一方面,切实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研究政府继续过紧日子的具体措施,厉行节约。

陈斯喜委员说,开支如果减不下来,就很难真正把税费减下来。政府要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引入竞争机制,遵循市场逻辑,把不该管的交给社会去管。

杜玉波委员主张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确保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提高政策宣传推送精确度

部分委员建议提高减税降费政策的宣传推广精确度。李锐委员建议有关部门提前公布明年减税降费工作的具体计划,以便地方政府统筹做好年度预算编制。他说,今年中央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出台于地方政府编制年度预算之后,使地方政府无法准确测算政策因素对地方收入的减收规模,从而影响年度预算的精准度。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张光荣指出,财税部门要加大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帮助纳税人缴费人用足用好政策,提升社会公众对政策效应的满意度。同时,加强对社会中介市场整治,对明令取消、停征、减免以及降低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严格贯彻执行、认真落实到位,坚决遏制违法违规收费行为,防止因此冲淡了国家惠企红利。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

部分委员建议中央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李锐说,近年来,三大攻坚战等刚性支出和民生保障提标新政策不断涌现,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三保”、防风险,西部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出压力持续加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减少,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高,可调入弥补公共预算缺口的资金不多。今年密集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又对这些地区的财政收入影响较大,收支矛盾突出。

曹庆华委员建议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艰苦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倾斜力度,进一步弥补减税降费后的一些缺口,确保地方经济运行正常。

李钺锋委员指出,要结合困难地区实际情况,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及政府债券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增强地方财力调控能力,保障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民生支出,减轻化解政府债务压力,防范财政运行风险。(记者 张红兵)

(责编:赖晨璐(实习生)、曹昆)